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我經歷了八年抗戰

筆者:侯錫麟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侯錫麟先生,民國二十七年投考陸軍官校,三十一年轉服空軍役,六十二年轉任公職,七十年退休,曾自行撰印《中國空軍外史》等十餘冊。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時,我正就讀高二。二十七年間,家鄉河南商丘告急,學校遷至淮陽;同年夏天,淮陽也陷入險境,我和幾位同學相約奔向武漢,步行至漯河,再搭平漢線火車南行,一路兵荒馬亂、難民潮湧,連火車頂上也有人爬上去。 到了武漢,適逢中央軍校第三分校招生,深感國難當頭,因而決定從軍報國,乃報名投考;考上後,由帶隊官率領到江西吉安校部入伍。校長由蔣委員長兼任,實際校務委由唐冠英中將負責,政治部主任是胡軌將軍。我考上政治科,分派第一大隊第四中隊,因為學者多向後方聚集,分校延攬了許多飽學之士任教,學生又能在戰火中把握就學機會,雖然受教時間不過一年,但都能學以致用,獲益良多。 二十八年春畢業時,抗戰方殷,部隊急需大量基層幹部;中央擴大政工機構,軍事委員會設政治部,下設五廳,三軍政工部門需補充大批連指導員。我們同隊六位同學情誼深厚,一起申請到廣西部隊三十一軍一八八師二二二團,我奉派在第三營機槍連擔任指導員。 我們赴廣西平南防地報到,部隊絕大多數是廣西人,大夥抱著無私無我精神,誠懇服務,和官兵打成一片,惟因水土不服,決定申請調職。 不料,一個月後部隊奉調前線,支援崑崙關戰役。 崑崙關在廣西南寧附近,圍繞十萬大山,形成隘口,地勢險要,有「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」之勢。杜聿明第五軍和葉肇的六十六軍,加上廣西三十一軍所屬野戰部隊,自十二月十八日起對抗日軍第五師團,精銳對決,雙方皆犧牲慘重。 我初臨戰場,隨軍進入十萬大山,沿著羊腸小路,行走在高山、峭壁間,為躲避日機轟炸,日伏夜行,驚險萬分,幾天後抵達前線,在友軍某步兵團右翼,進入陣地掩體,展開戰鬥。我在槍林彈雨中,執行各項政工措施,並督導伙食供應,照應傷兵後送等事宜。十餘日後,主力部隊乘勝追擊,一八八師解除前方支援任務,改在崑崙山周邊行運動戰約二週,讓我真正體驗到作戰的慘烈滋味。 一個多月後,因貴州獨山新成立的軍政部直轄汽車大隊政治室急需政工幹部,我們六人一同奉調。汽車大隊官兵為支援作戰運輸,整天在外奔波,同樣功不可沒。 不久,蒙近鄰第四分校政治教官陳應莊上校引薦,奉派分校華僑總隊擔任第四中隊上尉指導員,培育後進青年。 華僑總隊的成立,稱得上是黃埔史上的創舉。僑居東南亞各國的青年,自願放棄原有的工作和事業,投入抗戰陣營;中央軍校在第四分校,計召募了一千五百餘人,施予一年半軍事訓練和革命教育洗禮,學成後,大都投入前線部隊,擔任基層幹部,此時已屆抗戰中期,戰爭激烈之際,無論是成功或成仁,對於抗戰都有諸多貢獻。半年後,華僑總隊改隸為二十六總隊。 我自參與崑崙關戰役後,雖未再親臨戰場,但能為國軍培植一批批的精英志士,深感欣慰。 今日只有七、八十歲以上的老兵,才經歷過八年抗戰隆隆砲聲,親見百姓顛沛流離和敵機濫炸的景象,回憶過往,仍令人感慨萬千!(點閱次數:563)